互聯網+云計算,“化云為雨” 惠及大眾
站在“互聯網+”的風口上,各行各業都在搶占先機,面對這一難得的機遇,政府部門應該把云計算作為政務快速發展的一塊強有力的基石,使之成為政務創新的強勁“引擎”。乘著“互聯網+”的東風,云計算將“化云為雨”惠及大眾。
國務院《關于積極推進“互聯網+”行動的指導意見》是推動互聯網由消費領域向生產領域拓展,構筑經濟社會發展新優勢和新動能的重要舉措。2018年,基于互聯網的新業態成為新的經濟增長動力,互聯網支撐大眾創業、萬眾創新的作用進一步增強,互聯網成為提供公共服務的重要手段,網絡經濟與實體經濟協同互動的發展格局基本形成。到2025年,“互聯網+”新經濟形態初步形成,“互聯網+”成為我國經濟社會創新發展的重要驅動力量。
如今,云計算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重要發展方向,在實施“互聯網+”戰略上具有重要作用。各領域乘著“互聯網+”的東風,搶占信息新技術的先機,加快云計算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,有利于將“互聯網+”落到實處,助推產業轉型升級,實現快速發展。
1、“互聯網+”戰略,云計算系統是支撐
如果說傳統互聯網的發展還依托于IT技術的話,那么“互聯網+”的背后則更多是云計算和大數據的創新。云計算為代表的信息新技術發展日益迅猛,被認為是“戰略石油”和“信息生產力”,成為政府部門和大型企業高度關注并積極布局的經濟戰略制高點,并將帶來新一輪的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,發展和普及云計算前景廣闊。云其實就是高級階段的信息化,云主要核心在于互聯互通。不同國家不同單位之間的互聯互通是數據的共享互聯,而云就是把不同單位的信息數據遷移到互聯網上,讓單位之間的數據在云端實現共享互聯。建設“云”,就是讓不同單位可以在“云”上、在數據層面實現互聯網化。
2、實現云計算產品與服務的產業化
云計算的生態系統由三個核心角色組成,即使用者、提供者和建設者。使用者是指各種云計算服務的最終使用者,包括個人消費者、政府、教育和企業客戶;提供者是指各種云計算服務的提供商,包括SaaS、PaaS和IaaS三類提供商;建設者是為提供商提供各種基礎資源、解決方案和服務的供應商,如軟硬件產品、信息安全、支付、網絡服務等。
目前,我國國內的云計算產業正在逐步發展,用戶對云計算的認知水平也日益提高,公共云服務市場增速遠高于全球平均水平。國內推行云計算的領域包括:政府機構、農業、醫療、金融、電信、交通、教育,等等,在云計算的重大設備、核心軟件、支撐平臺等方面已經突破了一批關鍵技術,形成自主可控的云計算系統解決方案、技術體系和標準規范,在若干重點區域、行業中開展典型應用示范,實現云計算產品與服務的產業化,積極推動服務模式創新,培養創新型科技人才,構建技術創新體系,引領云計算產業的深入發展,使我國云計算技術與應用達到國際先進水平。
3、把云計算作為政務創新的強勁“引擎”
站在“互聯網+”的風口上,各行各業都在搶占先機,面對這一難得的機遇,政府部門應該把云計算作為政務快速發展的一塊強有力的基石,使之成為政務創新的強勁“引擎”。
提升城市管理智能化水平。通過云服務,推動城市管理全面優化發展,通過更透徹的感知、更廣泛的互聯互通、更深入的智能化,促進信息化與城市化融合,全面提升城市功能。
優化城市管理模式。深化物聯網、云計算、移動互聯網應用,推動城市間管理全過程信息的實時傳遞與處理,加強跨城市、跨部門的協同管理與聯動。拓展市民與城市交通、生態環境、公共安全等管理部門之間的信息溝通渠道,發揮市民參與城市管理的積極作用。
推動城市公共基礎設施智能化。加大城市傳感網絡建設與整合力度,推進智能電網建設,探索城市水、電、燃氣、道路等公共設施物聯網與云計算管理平臺建設,逐步實現城市公共基礎設施與基礎資源的實時監測、高效利用。
加強城市管理領域精細化。深化數字城市管理應用,提高區域城市間路牌、路燈、公交站牌等各城市部件和城市事件的采集、分類、監督的網格化管理水平。
4、建立完善的云計算生態體系
建立統一的標準。互聯網的特點是平臺化,云平臺需要建立一套能有效推進平臺發展的規范和標準。這既能確保生態系統能為客戶提供有品質保障的服務,也能確保平臺的開放性,推進生態圈健康、快速發展。
創新發展模式。與傳統科技不同,云計算帶來的是商業模式的變革和創新。對傳統渠道商而言,云為他們提供的不僅僅是新的業務機會,還是業務技能的提升和業務模式的變革和升級。渠道商可以拓展更多有附加價值的業務,讓生態圈更加豐富。
開放合作、互利共贏。云生態平臺是去中心化的平臺,生態圈里每個企業都能推動行業的發展、平臺的發展。這樣一個平臺也必然是開放的平臺,有利于每個有意愿的企業加入。而這樣一個開放、合作的生態圈帶給企業的必將是共贏,這就是互聯網精神所在。